改革案例|贞丰县“四个创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 招商动态 |2017-07-04
近年来,贞丰县抢抓建设全省首个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重大历史机遇,立足“神奇山水·浪漫贞丰”旅游发展定位,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守底线、走新路”的重大战略选择,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走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新路。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161.56万人次,旅游收入12.22亿元,同比增长55.9% 、59.1%。
一、抓旅游体制机制创新。以“旅游旺、产业新、城乡靓、生态美、百姓乐”五大目标为抓手,全面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为全域旅游发展破冰清障。一是创新管理体制。率先在全州成立第一个县级旅游发展委员会,整合试验区、文体广旅局等部门资源,对全县旅游发展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筹建县旅游行业协会,强化旅游协会行业服务职能和行业自律功能,启动旅游“痛客计划”,组建旅游警察大队,建立旅游工商分局、旅游巡回法庭,加强旅游质量综合管控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执法有力、行为规范、保障有效的综合管理体系。二是创新运营机制。立足全域旅游,全面推行“去景区化”运作模式。开发“贞丰古城—双乳峰—三岔河—土布小镇—北盘江峡谷”精品山地旅游路线,将旅游资源从点到线、从线到面进行完美组合,整体营销,真正做到把珍珠串成项链。既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又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益最大化。三是创新融资模式。组建县旅游文化投资公司、县金城投资开发公司等融资平台,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加强考核力度,将招商引资工作与年终绩效挂钩,营造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2016年,全县向各类银行融资投入旅游产业发展资金10余亿元,引进浙江商会投资1.8亿元,成功打造高端民俗酒店——忆境酒店;以PPP模式与省旅投公司合作建成贞丰古城一、二期工程,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平台公司搭台,金融部门唱戏,社会资本融合”的旅游融资发展模式。
二、抓旅游文化特色创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对文化的承载。一是注重突出唯一。依托双乳峰得天独厚的地貌优势,结合布依族“伏哥羲妹”再造人烟的神话传说,以“大地圣母”“生命之源”为主题,建设母亲文化园和全国首个母亲文化博物馆,通过最具中国母亲文化色彩的传说和历史,向前来祭拜大地圣母的游人们讲述中华民族独特的母亲文化和孝道文化。二是注重传承保护。举办“中国美丽乡村对话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加大对铜鼓十二调、八音坐唱、布依族勒尤、古法造纸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编排“千人唱古歌”等经典节目,通过现代方式的演绎,赋予旅游更深的内涵。修复文昌宫、马二元帅府、大西门等历史文化景点,打造明清一条街,再现明清时代“黔桂锁钥”的繁荣盛景,使传统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得到传承和升华。三是注重打造品牌。凭借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的东风乘势而上,举办露营大会、房车江湖会、山地音乐节等活动,形成以户外运动为主的山地文化品牌。做优做强“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民族风情节,打造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品牌。2016年“中华一家亲·布依风情浓”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六月六”活动得到国家民委的高度评价。
三、抓旅游融合产业创新。坚持跳出旅游抓旅游,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拉动产业升级。一是培育特色旅游农业。依托山水资源禀赋,全力打造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精品农业,实现旅游开发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独具贞丰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永丰街道必克村利用紧邻双乳峰AAAA级风景区和三岔河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引进贞丰县精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500亩打造精品玫瑰示范种植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种植1万余亩,将必克村打造为双乳峰和三岔河的“后花园”。二是打造特色旅游城镇。抢抓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机遇,依托旅游业发展,通过规划引领、加强基础设施、深挖资源禀赋等多项措施,打造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者相镇坚持将山水风光、文化特色、产业经济融入城市建设,依托镇区内独有的双乳峰、三岔河、北盘江大峡谷、宰相古镇、纳孔村等自然山水和布依文化资源,积极推进示范小城镇“8+X”及重点项目工程建设,成功打造者相省级示范小城镇,成功举办第四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获全省十佳特色旅游城镇,在2015年省级示范小城镇考核中位列前三甲。三是发展特色旅游商贸。采取统一规划、集中打造的方式,在贞丰古城、者相旅游小镇打造特色小吃一条街,通过举办美食节、美食大赛等活动,吸引八方游客品尝贞丰地道小吃,让贞丰味道“留住游客的胃,更留住游客的心”。打造贞丰文化创意产业园,汇集布依土布、古方红糖、苗族银饰等民族文化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为广大游客提供一站式的购物体验。以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充分整合县内零、散、碎的优质资源打造“贞丰一品”县域品牌,将地方农特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名优美食小吃打包推向市场,实现线上线下联动销售,形成“电商+旅游+农特产品”的发展模式。
四、抓旅游助推脱贫创新。通过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是“企业+”带动就业。按照以产促搬原则,依托企业市场资源优势,开发本地特色产品,实现一户一岗就业扶贫。者相“土布小镇”根据搬迁群众意愿和搬入地优势,引进浙江商会、聚慧集团创建“乜果花”布依土布服饰系列品牌,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集中贫困群众加工土布或把原材料分散到村民家中进行家庭作坊式生产。在土布产业的辐射带动下,书画奇石、竹艺藤编、特色小吃等众多企业入驻“土布小镇”,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2016年,“土布小镇”内的企业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20个,带动187贫困户648名贫困人口脱贫。二是“三变”带动致富。依托厚重的民族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秀丽的自然风光等资源优势,通过“三变”改革,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纳孔村支“两委”牵头创办“纳孔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用土地、资金等资源入股,通过流转土地建成千日红、熏衣草、非洲菊、格桑花、樱花等400亩“花海”,并与三岔河景区管理公司合作经营,打造集婚纱摄影、旅游观赏、花卉销售等多为一体的娱乐休闲旅游基地,实现公司、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互利共赢。2016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2482元增长到8160元,贫困人口从2014年273户513人减少到65户186人。三是特产带动创业。发挥“中国糯食之乡”的地理标识优势,打造“糯食小镇”,形成以布依灰粽、贞丰糯米饭为主,顶坛花椒、连环砂仁、下江黑猪为辅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带动粽叶、板栗、甘蔗种植及生猪养殖等产业发展。以“贞丰一品”为平台窗口,对农特产品进行统一采购、统一包装、统一配送、统一售后服务,在贵阳开办连锁店60家,举办“贞品出大山·年货进省城”——精准扶贫农产品展销暨贞丰旅游推介会,让贞丰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2016年完成销售额2亿元,直接带动2000户贫困群众增收。
供稿:贞丰县委改革办
微编:杨卓坛
“贵州改革”微信内容2017年第172期(总第200期)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