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五谷而贱珠玉”奉新百年贡米种植技艺扬天下
| 招商动态 |2015-10-25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古代,大米一直被视作生活、乃至战争中的必备之物,鱼米之乡也往往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大米因地理位置、环境条件、气候差异、耕作技术等的不同,使得产出的米质参差不齐。当然,在古代,上层的大米自然是要进贡到皇宫,供皇家享用。在土壤肥沃、环境优越的江西,自古就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贡米,奉新大米就是其中之一。
贡米成就江南西道“望县”
在江西,奉新县素以“贡米产地”、“优质米之乡”而闻名。奉新大米种植、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宋史》和《天工开物》中就有记载,大米被选作贡品进入宫廷,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从宋朝华林胡氏先祖国子监主簿胡仲尧进贡奉新大米开始,奉新大米就成为供皇帝食用的御用贡品。此后,奉新大米就一直因其特殊的种植技艺而成为历代皇朝的贡品。奉新虽然作为半山半平原地区,地域面积也不算大,但因广泛种植奉新大米而成为农业大县,自宋以后,就被列为江南西道“望县”之一。近代,省城南昌更是以奉新大米为优选。
在整个农耕技艺历史上,奉新大米种植技艺有着重要的地位。千年来,奉新农人遵循着传统耕作技艺,体现了深厚的传统农耕文化。《奉新县志》(清同治版)“物产”篇中物别记载:“稻下乡宜早,上乡宜晚”,充分说明了奉新大米种植几百年来就稻作遵时的习惯。奉新籍人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稻工”、“稻宜”、“稻灾”、“水利”篇中,也详细记录了以奉新为主的南方水稻种植技艺。同时奉新农人更重视水稻种植后期的收割、晾晒、储存,加上奉新的土壤、气候,水源的优势,使奉新大米在历史上成为江南特别优秀的稻米。
奉新大米不但种植技艺传承久远,而且也因为奉新大米而滋生出许多美好传说,在这种农耕文化种植技艺上,凝聚了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丰厚底蕴。奉新籍人宋应星《天工开物》第一卷记是记录了水稻种植技艺,这更充分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中“贵五谷而贱珠玉”的耕读一体传统文化底蕴。
成功申请国家农业部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奉新大米外观呈清白色或精白色,具有光泽、呈半透明状、米粒细长大小均匀,坚实丰满,粒面光滑、完整。奉新是南方稻区第一个获得双A级绿色食品标志和有机食品标志的县,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厦门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
为进一步提高奉新大米的知名度,提升产业优势,奉新县农业局联合当地粮食局通过招商引资,组建了投资总额超6000万元的江西聚丰米业有限公司,生产极具奉新特色的给力米、松竹米。为依法保护地方特色农产品,奉新大米还申请了国家农业部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并与2009年12月正式通过认证保护,并由农业部颁发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和授牌,此举标志着奉新县“奉新大米”得到了农业部的认同和原产地保护,对奉新大米生产和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年,奉新大米生产面积就达4万公顷、总产量25万吨/年。
目前,奉新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江西省奉新县18个乡镇场。
传统的农耕技艺虽然流传很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基本上都濒临灭亡。奉新县为保护奉新大米种植技艺等传统技艺,专门建设了宋应星科技文化园,集中的把中国古代的传统技艺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保存、展览、展示。同时,奉新为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技艺,大力保护原生态农业耕作区,大面积种植绿色无污染的奉新大米,使传统农耕文化保护和科学现代农业耕作和谐结合,有效的进行了产业发展。
加工企业异彩纷呈
如今,奉新当地有不少大米加工企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12年由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西省农业厅承办的鄱阳湖绿色农产品(香港)推介会在香港展览中心隆重举办。由江西新叶有机农产品有限公司送展的“新叶源”牌奉新有机大米得到各界客商的好评。奉新有机稻种植于当地半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山垅田,自然隔离好,远离城镇和公路,实行全程质量监督,生产的大米绿色安全、软黏适中,清香可口,深受消费者青睐。在推介会上,奉新有机大米得到订单3份,金额达到160万元,达成意向性协议2份,金额460万元。
在奉新县赤岸镇的献信粮食加工厂是专门从事大米生产加工的企业,负责人熊献信经营企业20余载,做出了一款当地有名的“奉新923”大米。他说:“这款米最初畅销省内外。但后期由于市场的冲击,很多企业争先做起大米,原本纯正的“923大米”不敌市场竞争,销量下滑。”为再次打开销路,他对大米进行“大变脸”,换包装后重新做起老字号“奉新923大米”。经过多年的辛苦努力,这款大米又一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厂房里,几台大型的加工设备正忙碌地转着,稻谷一下子就碾成了一颗颗饱满的大米,大米色泽光亮、坚实丰满、大小均匀。在厂房的另一边,整齐叠放着一袋袋大米,这些包装好的大米就是售往市面的。现在除了传统精加工大米,还有粗加工的不抛光大米。熊献信喜欢向人们诉说大米的故事,聊起小时候看自己父辈做大米,到他继承父业,在大米行业20余载,很是感慨。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米业
为了将这块金字招牌推向市场,奉新县很早就在努力着。
2003年,当奉新县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国家级绿色大米标准化示范区后,“奉新县国家级绿色大米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就被提上了日程。仅仅过了三年,就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示范区绿色大米平均单产增长了61公斤,增长率达16%;年总产量增长了317万公斤,增长率达16%;示范区农户人均增收118元。2007年示范区顺利通过了验收。
十年之后,奉新县全力打响农业产业化扩张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品牌化迈进。
强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围绕本地特色,着力壮大优质米、猕猴桃、毛竹、花卉苗木、特色养殖五大优势产业规模。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发展种养大户、加工大户、营销大户和农产品经纪人,并引导企业加大农产品研发、品牌培育和市场开发力度,着力打造“奉新大米”等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支持农产品研发、农业项目申报,特色产品宣传促销;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业技术对农业产业化的保障力;对特色规模产业基地,国家、省级龙头企业和创国家、省级驰名(著名)商标的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行重点奖补,鼓励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
奉新县一方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主导产业。目前该县现代农业突出发展优质米和猕猴桃二大主导产业,在发展优质米产业方面,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69.98万亩,优质稻生产总面积达61.05万亩,水稻优质率达100%,创建了3个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其次,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该县已获国家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30万亩,绿色大米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有机大米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制定了奉新县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稿源:江西农业)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